2012年3月7日 星期三

我讀《走了一位老師之後》其小感

你是否曾經希望學校突然被放一把火,燒得精光、因為一場大地震,震得七零八落,或是任何天災人禍,致使學校停課呢?抑或是曾經渴望老師生病、受傷,因此不需要上課呢?
這樣的童年,我想任何一個學生都曾過。只是從來不曾如願過。

然而類似的事件,就在這本小說中發生了。
不同的是,小說中的老師死了。
一位遵循傳統教法,嚴厲而多體罰的巴老師從來不曾正式出場,就在這個故事中光榮謝幕離去。



對於這間學校的學生,特別是小說中的主角羅素.柯佛而言,這是多麼令人歡欣的一件事。因為唯一擋在他與他的夢想之間的一件事,就是僅有數位學生以及一名老師的學校。當這名老師死後,羅素理所當然的認為,夢想實現的障礙已然消逝。

然而,這並非是一則描寫少年圓夢的勵志故事,而是一篇觸及教師教學的典範小說。

書名曰「走了一位老師之後」,不僅表達了巴老師個人的離開,也間接暗示著巴老師的那一套也隨之遠去。巴老師不曾出場,但是他的教學方法卻多次從小說中人物的言談、想法中透露出來。如喪禮上甜蜜歌手寫的詩所歌詠的那樣:

「她健在時從不溫馴,也甚少有和善的時候;她多麼瞭解無知的孩子,是不打不成器的啊。」

在巴老師之後,接任小學教師身份的人,並非是另一名正式教師,而是羅素.柯佛仍在就讀高中的姊姊──恬西。

一位高中生教師,如果光聽這樣的頭銜,或許會認為這麼一個人物,怎麼可能教得出什麼東西呢?然而,在書中,恬西展現出了一名教師應有的最佳典範:
讓學生在不知不覺間愛上/熟悉學習,以及自身不斷的充實自我。

小馬褲原先是一名拒絕上課的小女生,然而恬西卻巧妙的利用將教師的權力下放,讓小馬褲待在教室中享受小小的權力,同時潛移默化的讓她進入學習的狀況,最後,小馬褲成了一名僅僅入學一年,卻已經學會了四、五年級才學習的12乘12的乘法表。

除了手段,故事也默默的揭示著教師個人魅力的重要性。
學校需要八個學生才能運作下去,為了「開發」學生,恬西甚至跑去全縣人都不願與之打交道的塔爾家尋求學生。最後,恬西總算湊齊了學生,關鍵在於其中有兩位男學生喜歡恬西,因此願意每天上學。
當然,也許這會令人解讀為教師必須長得漂亮、生得瀟灑,才能得到學生的青睞。然而不妨這麼想吧:這倒是點明了教師當擁有個人的魅力──而外表只是其一。能夠讓學生青睞、喜愛,也才有展現教學的可能。這點在書正展露無疑。

此外,不少老派的教師最為人詬病的,除了令人厭惡的打罵教學之外,還有永遠那麼一套的教學模式,從來不充實自己。如果詢問到了自己所不瞭解的問題,不是打馬虎眼,就是老羞成怒。然而恬西身為一名不正式的教師,卻是在故事檯面下默默的充實自己。不僅「不斷冒出前所未聞的教學新點子」,也一直認真的研讀一名教師該充實的知識。而這些就在最後教師資格考試時,統統獲得了成果,並且得到了認同。也因為如此,一開始極度厭惡恬西擔任教師的羅素,最後也不得不稱讚道:

「恬西是個老師,這點可別搞錯,徹頭徹尾的老師。她很厲害,而且越教越好。」

如果世界上所有老師都能夠如同這般教學,即使學習仍是一件辛苦的事,但或許能得到更多快樂與成就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