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年2月12日 星期日

讀魯迅〈祝福〉之我感

前幾天買了一本魯迅的《狂人日記》,裡頭收錄了〈狂人日記〉、〈祝福〉、〈幸福的家庭〉、〈肥皂〉、〈高老夫子〉、〈孤獨者〉、〈傷逝〉、〈離婚〉、〈長明燈〉、〈貓與兔〉等篇章。其中,雖然以〈狂人日記〉一篇最為魯迅的代表作,然而始讀一過,最令我感嘆的,卻是描寫祥林嫂不幸遭遇的〈祝福〉。

整個故事,以魯鎮年終大典「祝福」為主要基調,襯托出祥林嫂的不幸。

本文讀來,大約有兩處令我在意的部份。其一是傳統禮教的貞節觀。
前一篇〈狂人日記〉裡,魯迅藉由狂人之口說出中國禮教「吃人」的本質,卻未實質的點出中國禮教怎麼吃人。然而到了〈祝福〉一則,卻赤裸裸的告訴讀者,那些傳統的「貞節」正吃下了一個祥林嫂。 中國傳統最愛要求寡婦守節,不管女人多年輕就死了丈夫,也不能改嫁,必須守一輩子的寡。因此造就有些女人即使沒有正式過門,最後也得為那還未謀面就死去的丈夫守節。是以中國歷來對於女人最多的描寫,不是讚揚她長年守節的美好,就是抨擊她中道失節的可悲與可恨。男人呢?死了老婆,再娶就好了。



因為「中饋不可無人」。

如果,中國社會「只是」要求守節,為禍也許還不這麼大。為禍最大者,是一方面要求寡婦守節,一方面又在那些寡婦耳邊不斷說服她們改嫁。
那些寡婦們通常都有一些共同的特點,那就是極度貧窮。因為傳統中國社會並沒有為女人保留工作的位置,於是寡婦們如果要生存,大致上只有三個門路。一:女紅、二:依附婆家、娘家、三:妓女。
其中最能保證衣食無虞的,大抵就是轉行當妓女。但這不僅得相貌好、身段手腕也得好,除此之外更要能拋下顏面。
娘家雖然可能成為寡婦們最好的避風港,但也別忘了,嫁出去的女兒,是潑出去的水,況且古代很多家庭是沒辦法多養一雙筷子的,回家吃白食,往往只會遭白眼,也很有可能面臨改嫁的命運。婆家就更不用說了,娘家都如此了。本作中的祥林嫂,正是婆家為了小叔子的聘家,因此把她改嫁了出去。

傳統社會正是這點吃人。

面臨改嫁,想要保留「名節」,只有死一條。只要從了,就是改節。
故事中的祥林嫂雖然試圖一頭撞死,然而沒能成功,終是從了。於是鎮日被人笑問:
「祥林嫂,我問你,妳那時怎麼肯依了?」「唉,可惜,白撞了這一下。」

真真的禮教吃人。


至於另一處值得留意的是,已經年老的祥林嫂在故事一開始,曾經問主角靈魂與地獄是否存在的問題,問完之後祥林嫂便自殺了。在此看來,這是相當莫名的展開。然而故事後半段,則揭開了祥林嫂的心理狀態。
因為曾經有人嚇唬祥林嫂,像她這樣嫁了兩個男人,下地獄之後,會被他們扯來扯去,最後只得砍成兩半,分他們一人一半。雖然後來祥林嫂去廟裡捐了一條門檻讓眾人踩,好化解她的「罪過」,然而直到年老前,祥林嫂仍然在問這個問題,可知這的確困擾了祥林嫂大半輩子。
那麼祥林嫂究竟是抱著什麼樣的心態毅然自殺呢?
祥林嫂改嫁之後,曾過了一段還算不錯的生活,也生了一個乖巧的孩子。卻在不久後,丈夫就病死了,兒子也被野獸吃了。自此,祥林嫂就不斷地思念因為一時疏忽而葬送的兒子。或許由此可以推定,當主角模糊的肯定了靈魂與地獄的存在後,雖然可能面臨被砍成兩半的命運,仍然想要赴死一見自己的孩子吧。畢竟,對於祥林嫂的人生,大概唯有這個孩子,才是她最後的慰藉了。

而或許也只有一死,祥林嫂的不幸,才能藉由「祝福」轉化為幸福吧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