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年2月25日 星期六

《儒林外史》人物印象隨筆(一)


根據維基百科的資料,《儒林外史》一書登場人物近乎兩百人,褒貶不一,性格面貌亦各具鮮明特色,令人讀來頗能隨著人物的舉止產生種種興懷感觸。

雖說本書一向以「諷刺文學」聞名,書中對於科舉、功名、富貴、人性極盡嘲諷,但亦不乏可愛可敬的人物形象。撇開卷首用以「敷陳大義」的王冕,全書最令我欣賞的人物,莫過於在常人眼中「最沒品行」的杜少卿了。


根據一些學者的看法,杜少卿書中的背景經歷與吳敬梓的生平頗為相似,因此多認為吳敬梓是以自己的形象作為杜少卿的原型。杜少卿是天長著名的世家,族中祖輩曾任禮部尚書(杜宗伯),父親則坐過江西贛州府知府,家產豐厚,除了手上現銀不少外,另有多數田地。只是到了杜少卿,除中個秀才外,未嘗赴考。即使朝廷予以徵辟,亦托病不就。這在當代士人行止中,直是個怪人。

書中曾藉由任翰林院侍讀的高老先生之口,表達當時人對於杜少卿的評價。其曰:「他這兒子(杜少卿)就更胡說了,混穿混喫,和尚、道士、工匠、花子,都拉著相與,卻不肯相與一個正經人!不到十年內,把六七萬銀子弄的精光。天長縣站不住,搬到南京城裏,日日攜著乃眷上酒館喫酒,手裏拿著一個銅盤子,就像討飯的一般!不想他家竟出了這樣子弟!學生在家裡,往常教子姪們讀書,就以他為戒。每人讀書的桌子上寫一張紙條貼著,上面寫道:『不可學天長杜儀!』」

就此一看,杜少卿的評價似乎糟透,看起來似乎不是個「正經人」。但是正好相反,這只能證明杜少卿與當時風氣之不合。對於富貴,不少人是汲汲追求,直是「費盡心情,總把流光誤」。范進的母親,因為兒子中舉後,家中突然多出許多往常不曾見過的貴重家具,一高興就雙腳一蹬嚥氣了。又如某胡三公子身價萬金以上,卻欲「多多益善」,因此差點被騙子洪憨仙拐騙。相較於這些汲汲者,杜少卿簡直就把金銀視為身外之物。只要朋友上門求助,二話不說即奉上大把銀兩。有錢時之慷慨,或許尚不足掛齒,然而當杜少卿搬到南京河房一帶居住,家境已不如以往寬裕時,依舊維持著這般慷慨豪邁之氣。例如遲衡山打算建造泰伯祠而請杜少卿捐獻時,當下立即立書捐了三百兩。後來聽聞郭孝子萬里尋父的事蹟,也「尋衣服當了四兩銀子」送與郭孝子作為盤纏。樂於助人而至於此,有多少人能及?

除了解囊大方外,杜少卿的曠懷胸襟更是令人欽佩。有一回杜少卿前往安慶時,因其時家境已經每下愈況,所以盤纏帶少了,回程只剩五個錢在身上,結果一不小心喝了茶,喫了幾個餅,要價六個錢,因此走不出茶館。幸好友人恰好經過,予以解救。對於一個曾經闊綽的世家子而言,這樣經歷或許會被視為恥辱,然而杜少卿回到家之後,卻仍能把其視為趣談分享給妻子,豈不奇哉?

至於杜少卿之交友是否皆不是正經人?的確,杜少卿也曾經信任王鬍子這種沒品行之人,也曾結交騙過婁家兄弟的張俊民,好友臧三爺也是個想騙杜少卿錢花之人。然而當杜少卿到了南京之後,所交之友皆是一時名士,如莊徵君、盧博士、遲衡山、武書等人。尤其是風評良好的盧博士對於杜少卿之人更是敬重再三。杜少卿之人亦藉此可知。

書中描寫杜少卿讀書頗有己見,對於時人讀書只尊朱熹而捨眾家說頗不為意。三十四回便有一段是杜少卿闡發自己的讀書心得。其中,對於《詩經‧女曰雞鳴》 一篇是這麼的解釋:
「但凡士君子橫了一個做官的念頭在心裏,便先要驕傲妻子。妻子想做夫人,想不到手,便事事不遂心,吵鬧起來。你看這夫妻兩個,絕無一點心想到功名富貴上去,彈琴飲酒,知命樂天。這便是三代以上修身齊家之君子。」
這段解經之文,在此發揮了兩個作用。一來顯示杜少卿與當代讀書人讀死書,只想藉書取功名不同,能取眾說而讀出自己的想法。二來則是吳敬梓藉杜少卿之口暗褒杜少卿便是
那「三代以上修身齊家之君子」。徵辟在前卻能無動於衷,又能偕同妻子樂游南京清涼山姚園,這修身齊家之君子,捨杜少卿其誰呢!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