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年9月2日 星期日

修補醫病關係的:《心靈點滴》


我在你們學校上過感情移轉及職業距離的課。先生,感情移轉是難免的,每個人都會影響到另一個人,為何我們在醫生病人的關係裡不要它?這就是為何我聽你們的教誨,卻相信那是錯誤的。醫生的使命應不只是避免死亡,還要增進生活品質。這就是為何治療一個疾病有贏有輸,但治療一個人,我保證你一定贏,不論結局如何。


如果要用一段話來為《心靈點滴》這部電影寫下一個簡短的註腳,我相信本名為漢特的派奇.亞當斯自己在片尾的審議會上自白的這段話,最能代表派奇這個「特立獨行」的醫學生,幾年來在醫院的所作所為。

據派奇自己的說法,他自認為是個不適合做任何事的人,因此曾經有過自殺傾向,為此而自願進入精神病院。在早期的年代,進入精神病院或許幾乎宣告了一個人的人生毀了,但是派奇卻在一次偶然幫助同房的室友克服了松鼠恐懼症之下,他找到了他能做的事──「修補」他人,成為一個醫生。因此漢特自稱自己為「派奇(Patch 修補)」。

儘管派奇年紀不小,卻依然努力的進入了某一間醫學院,即將邁入他的學醫生涯。但是他在這裡碰到了一個障壁──高高在上的院長。打從一進入醫學院,院長便以一副高姿態的模樣,禁止醫生與病患產生情感上的交流。表面理由是避免情感移轉,把人性抽離,才能治好病。然而實際理由是避免醫生的崇高地位被「貶低」成只是患者的朋友。於是當學生們面對病人學習疾病時,沒有人關心病人「這個人是誰」,只顧著詢問病情相關的問題。除了派奇,他舉手問了教授病人的「名字」。

整部電影圍繞著派奇的理念運轉。他雖然擁有優異的醫學成績,但是對他而言,重要的不是如何治病,而是如何使人在生病的當下,還能夠保有快樂、尊嚴以及品質。於是他不斷地滿足病人的夢想、讓病人開心。為了讓一個只能躺在床上的老先生重溫在大草原上打獵的樂趣,他綁了一堆氣球動物,讓老先生能夠在床上用玩具槍射擊;為了讓一個拒食的老太太進食,他準備了一大池的麵條泳池,讓老太太得以重溫小時候捏麵條的溫馨回憶。

派奇的種種作法博得了多數病人、護士以及部份同學的認同,但是卻惹惱了崇奉醫生是崇高職業的院長。於是派奇得到了一封退學信。原因是因為派奇在他的農場私自治療病人,這是重大的違規,但是實際上只是因為院長反對派奇打破所有他認為應該遵循的規定。而最上面的那段對話,就是派奇在審議的過程中所做的主張。幸而最後派奇的理念某種程度上為審議委員們認同,因此保住了學生的資格。

這部電影沒有太多的精彩場面,也沒有什麼曲折的情節。只有派奇用他的「過度快樂」來感染他的同學、教授、病人以及螢光幕前的觀眾。如果想要重新檢視一下醫病關係,這是一部值得一看的好電影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