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年7月24日 星期二

幽默與恐怖並存的《棺材島》



現今的推理作品,相信大多數人都已經很熟悉所謂的「預言殺人」了。
也許是一首童謠,或者是一則古老的記事,暗示著將會有多少人,或是死者會以什麼方式死去。雖然揭露真相之後,會發現這些所謂的「預言殺人」,其實也只是兇手「模仿」的對象罷了,但是營造出的氣氛,卻能令置身事中的當事人或是閱讀的讀者們隱約的感到一股寒意。


「預言殺人」形式的推理作品最早源於誰的作品,這我並不清楚,但是可以知道,成書時間在1919年的《棺材島》,已經具備了完善的預言殺人的結構。而且大手筆的「大放送」,一次就令三十一個人死於這流傳古老的「預言」下。

預言流傳在一座別名為「棺材島」的撒克島上,島上居民僅有區區不到三十人之多。之所以名為「棺材島」,很可能是音近而產生的恐怖別名,但最主要的理由在三十座圍繞撒雷克島外的礁岩。這些礁岩造就了船隻難以航行的海域,因此被視為「棺材」。而預言與這三十座礁岩有關。島上的人都相信,某一天會有三十具屍體填滿這三十口棺材,至於其中四名女性,則會慘死在十字架上。而故事的女主角就在巧合之下,一步步的逼近即將釘死她的十字架……

本書主要分為兩大部份。佔據篇幅最大的一段,是女主角薇洛妮克為了自己的兒子,勇敢抗拒即將迎來的死亡威脅的孤島大冒險。這一個段落,盧布朗使用了暗沉詭譎的筆法鋪陳出大量殺人的恐怖,以及死亡預告難以擺脫的如影隨形。雖然三十個人的死亡情狀都寫的相當輕描淡寫,但整體營造出的氣氛,卻令人一刻都無法忘懷那些殘酷的悲劇。

至於另一部份,則是亞森.羅蘋在書末的颯爽登場。不僅輕巧的營救出差一步就上了十字架的薇洛妮克,更只用一天的時間,就解開了纏繞這座島幾個世紀以來的恐怖預言真相。不同於前半段的死氣陰沉,當亞森.羅蘋以一個滑稽的祭司亮相(當然這時他沒有表明他就是亞森.羅蘋,縱然讀者們都猜到了)時,氣氛急轉直下──悲劇落幕,喜劇開演!當這名祭司大言說道:「我一出手就是一打奇蹟。每天早晨我喝咖啡牛奶的時候,就完成一個奇蹟。想想,一個德落伊祭司!奇蹟?我的作坊裡堆滿了奇蹟,多得我都不知要坐在哪兒。」就宣告著那位玩心濃厚的大孩子已經大手一揮,揮散了前半段的恐怖氣氛。

就如同亞森.羅蘋自己說的:「神秘唯有被黑暗壟罩時方顯其價值,而今黑暗已被驅散,剩下的只是赤裸裸的真實本身。」當我們看到原本被視為絕對的預言在黑暗被驅離後,居然只是一個詩人隨手寫下的二流詩作,卻因為種種巧到不能再巧的巧合,竟然被一個瘋子視為聖經的存在而付諸實行,真是令人啼笑皆非。三十條人命何辜?於此,又在喜劇的幽默下,增添了一抹沈重的哀傷。

只是,盧布朗在布局之際,實在太過於仰賴巧合。一位好幾個世紀以前的詩人為了押韻,絞盡心力湊出的字詞,居然與一次大戰前後的某位國王之子的身世符合的有如神諭一般。當讀者期待著兇手沃斯基在實行兇殘計畫的背後,是否藏有什麼龐大的隱情或背景時,盧布朗卻只告訴讀者:「一切都只是因為巧合而促成沃斯基犯下這些罪行」,實在令人有一些些的失望。就像《斧頭夫人》的兇手,犯下一連串的兇案以後,卻輕巧的告知兇手只是個神經病一樣。雖然合理的讓人難以反駁,卻總有些不服氣。幸而亞森羅蘋系列是早期的推理冒險作品,這樣的小缺失總是無損他的精彩與迷人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